长期以来,刑侦剧迷们在审查尺度面前苦苦挣扎。最近,《暗潮缉凶》的首播引发热议,推出仅四集便迅速登上热度榜。剧中直白地触及了“警方内鬼”和“权钱交易”等敏感话题,深刻表现了国企下岗潮带来的撕裂,以及二十年来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,逼真的情节令观众不寒而栗。这部剧的通过审查本身便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——终于有团队在审查的边界上大展拳脚,以悬疑的外衣披露现实的尖锐矛盾。
回首往昔,《人民的名义》在拍摄副国级贪官时还需要虚构省份,但此次剧中却大胆让刑警队长直面体制。石强锋母亲之死牵扯出的国企改制黑幕,让80后们联想起父母手握下岗证在工厂前无奈静坐的情景。在九十年代国企私有化的浪潮中,的确存在官员侵吞国有资产的真实案例,编剧显然借鉴了这类历史背景。
敢于拍摄并不等于随意拍摄,这部剧通过连环断足案剖析了两代人的创伤。在犯罪心理学中,有一种名为“创伤重现”的理论,凶手对左足的切割行为,无疑是对下岗职工生存根基被剥夺的扭曲映射。老刑警那句“查案二十年,最大的对手在警徽后面”的台词,更是直击灵魂,远比《狂飙》中孟德海的“早该自首”更为震撼。
展开剩余54%随着审查政策的松动,创作自由的提升显而易见。去年,《漫长的季节》通过碎尸案的角度探讨了国企下岗,豆瓣高达9.4的评分证明了观众对真实故事的渴求。而《暗潮缉凶》更是进一步,将保护伞直接指向专案组。建议影视审查引入分级制度,对于涉及现实问题的作品,可以标注“18 现实向”,既保留批判力度又避免误导青少年。
这部剧能够顺利播出,堪称奇迹!在第三集中,厂长办公室内挂着“改革先锋”的锦旗,转眼却将职工的女儿推进深渊,让人痛感其讽刺之深。谁规定国产剧不能触及禁区?那些批评剧情夸张的人,恐怕并未经历下岗潮。与此同时,隔壁的《消失的十一层》仍在玩弄匪徒卧底的老套,这边已然撕开了体制的腐臭伤口。难道审查部门终于开窍了?希望这能成为行业的转折点,推动更多真实的声音浮出水面。
发布于:福建省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