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吉祥坊国内 >

探访“中国洮砚之乡”:极品石温润光滑如婴儿肌肤

时间:2020-08-13 13:15

来源:吉祥坊作者:小编点击:

兰州8月12日电 (张婧 高莹)“打磨一方好的砚台,除了挑选上乘石料之外,更要考究镌刻技法,慢工才气出细活……”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,已经从事洮砚建造近30年的手艺人徐哲自小就发展在这里,在他印象中,家庭作坊式建造洮砚一直是内地世代传播的糊口常态,尤以上世纪80年月末最为壮盛,仅仅计较徐哲地址的维新镇,彼时就有8000多人从事“洮砚生计”。

岷县素有“中国洮砚之乡”的美誉,距今已有1300多年汗青的甘肃洮砚与广东端砚、安徽歙砚、澄泥砚齐名,并称中国四台甫砚。甘肃洮砚以其石质温润光滑、发墨快而不损毫、储墨久而不凋谢的特点称誉文坛,为历代文人所青睐,建造洮砚最好的石料为产于甘肃岷县和卓尼县接壤处的“老坑石”,新发明的矿点漫衍范畴较为遍及,个中,极品“鸭头绿”碧绿如蓝,轻抚如婴儿肌肤。

图为“洮砚人”徐哲镌刻完成的《红楼梦砚》。 张婧 摄

图为“洮砚人”徐哲镌刻完成的《红楼梦砚》。 张婧 摄

由于家里祖辈都是“洮砚人”,耳濡目染之下,徐哲自小就熟知了从选料、制图、开塘、形制等十多道建造工序,在这期间,他看到乡邻们将风雅打磨的上乘砚台摆满庭院,等着商贩上门收购,在他看来,这是传统手工艺人“等着用饭”的糊口困境。

于是,在上世纪90年月初,正式拜师投入洮砚行业的徐哲,一方面系统进修建造工艺,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让洮砚走出去。然而,当他背起岷县传统龙凤砚走南闯北时,处所大受接待的洮砚却很难推销,究其原因,品牌没有走出去是其一,更重要的是洮砚存在造型单一、镂空雕饰未便存放等问题。

图为岷县洮砚艺人风雅镌刻。 张婧 摄

图为岷县洮砚艺人风雅镌刻。 张婧 摄

对此,徐哲从安徽、河北、江西等地邀请专业师傅达到岷县,在保存传统工艺特征的基本上,团结实用性、艺术性、抚玩性等要求,对岷县“洮砚人”举办工艺改善指导。经3年培训,岷县洮砚的镌刻工艺经验了从镂空、半镂空,到浮雕的全面转型,并将南北方工艺举办巧妙融合,技法精深,市场回声精采,业内有“南端北洮”之说。

为顺应市场,内地洮砚建造举办了适度的机器化改善,但仍有90%的工序出自手工镌刻,凡是环境下,打磨一方好的砚台,依据差异巨细规格和图案造型,快则数日、慢则数年。“慢工、慢回报”导致内地手艺人数量急剧下降,绝大部门工匠迫于生计而放下刻刀,转行到收益更快的行业养家生活。

这时的徐哲已别离完成1吨重量的《红楼梦砚》和《百龙千禧砚》,同时,他也有了别的一个身份——洮砚镌刻武艺非遗传承人。在面临建造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时,徐哲开始“招兵买马”,举办洮砚建造人才培训,而且在2013年挂牌创立洮砚人才造就基地和实训基地,每期培训人数在50人至60人之间。

停止今朝,上述培训基地共培训洮砚建造师1000多人,培训课程包括认识洮砚、汗青沿革、设计思想、加工流程等,参训人员既有岷县内地洮砚建造者,也有周边省市的洮砚喜好者专程“登门造访”。

“即便如此,此刻的岷县洮砚艺人局限仍然偏小,个中以中下游匠人居多,上等工匠步队急需壮大,以便可以或许更好地传承岷县洮砚文化。”徐哲先容说,岷县洮砚建造武艺的国度级和省级传承人共4人。(完)

探访“中国洮砚之乡”:极品石温润平滑如婴儿肌肤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流传更多信息之目标,如作者信息标志有误,请第一时间接洽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【责任编辑:吉祥坊联谊网记者】
热图 更多>>
热门文章 更多>>